生物护照:反兴奋剂新武器

2011-09-04

12084348ad69.png

本周在韩国大邱进行的第1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是有史以来反兴奋剂力度最大的一届。将近2000名选手全部在会上接受血检,这不但在田径世锦赛史上前所未有,在国际大型赛会中也是首次。全员血检,是因为国际田联除了常规的兴奋剂检查外,还引入了新武器——运动员生物护照(Athlete Biological Passport,英文缩写为ABP,以下简称生物护照)。

这种新手段简而言之,就是为一个运动员建立生物档案,将每次检查出的血液学指标都纳入档案,然后进行长期的跟踪分析和比对。如果在某次检查中发现该运动员的指标有异常,则会追踪检查甚至做出阳性处罚。

8月中旬开始,每个参加大邱世锦赛的运动员必须接受血检,血样收集后由反兴奋剂实验室的人员在本地化验。大赛结束后,血样将在洛桑进一步检测。然后记录进每个人的生物护照。许多人是第一次建立这样的档案。

田径场曾经是兴奋剂的重灾区。近年仅百米短跑赛场就爆出不少丑闻,如女子冠军琼斯依靠服药创造纪录等等。尽管检测手段先进,但仅采用常规的尿检手段,有时难以查出某些狡猾的违禁手段。因而本次国际田联下定决心,抽取所有人的血样。

不仅如此,为了检测更加精准细密,生物护照应运而生。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副主任赵健为科技日报记者打了个比方:“就好像心脏有问题的人,做一次心电图不一定能检查出来。只有长期监测,才能够找出问题。”

生物护照也一样——运动员的各项指标都被长期监测,一次血检或尿检也许不能说明问题,但如果长期检测下,曲线出现了可疑的波动,便可被判定为需要重点检查的对象甚至直接被判罚。

 “建立判定的标准,是仍然需要科学研究的事,”赵健说,“但不管怎样,建立一个数据库是很容易的。国际田联本次引入生物护照,推广了这个概念。”

生物护照并非国际田联的创举。国际自行车运动联盟在2008年就启动了生物护照计划。

自行车选手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曾让检测人员头疼。EPO大幅促进红细胞生成,对耐力型运动有极大帮助。2000年检测办法被找到了,但受试者之间身体反映有差异,不能用同一标准去判定。

 “研究人员认识到,与其将上述血液测量值与基于总人口的宽泛阈值相比较,不如利用运动员本人不同时段的测量值作为对照,寻找其中的异常起伏变化。”《自然》杂志今年7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到,生物护照长期跟踪记录运动员的9项血液特征,对数据曲线图是否存在异常做出评估。其中要考虑到血样采集地的海拔高度等因素。

每一个指标的长期走向都会被分析,“虽然仅有单项指标反常不应引起怀疑,但若数项指标异常,就可能预示着运动员正在使用兴奋剂”。《自然》杂志提到,法国媒体曾得到一份评分名单,根据2010年环法自行车赛选手的生物护照,判断出近五分之一的人显示出极高程度的使用兴奋剂迹象。

国际自联支持的一项科学研究称,引入生物护照后,血液检测异常的频率下降了。这被看作是生物护照有效的一个证明。

今年3月的一个判决,鼓励了用生物护照去判罚运动员违规。作为最高体育法庭的国际体育仲裁院判定,两名意大利自行车运动员违规使用兴奋剂。而作出这一判定,仅仅是因为生物护照显示,他们的血液指标变化有异常。

“这就从法律角度肯定了生物护照的有效性,”赵健说,“这对于国际田联和其它反兴奋剂机构和组织决定推广生物护照计划来说,应该是一个重要因素。”

赵健表示,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也正在国内推广生物护照项目,不光在优秀运动员中开展,也会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群体。“我们希望生物护照达到的效果,就是震慑作用。”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图片